自製魯邦酵種,麵包風味更有感!

魯邦種做麵包有哪些優點呢?

•好消化吸收
•低升糖指數
•降低麩質蛋白過敏
•延緩麵包老化
•增加麵包風味
•烘烤有更好裂紋與氣孔

魯邦種是製作歐式麵包、法國棍子很關鍵的食材。
長時間發酵不但帶來豐富的氣味,也能是麵包的外觀有很好的膨
脹力及裂口。
使用最為簡單的食材:裸麥粉 ( 或是全麥粉 )、水就可以做為起種的材料。

一、自製魯邦酵種須知:

1-1 事前準備

① 適當容器與攪拌器:

準備裝酵母的玻璃罐及攪拌湯匙/筷子,並先將會碰到酵母的器具進行消毒( 沸水川燙,瀝乾後放涼備用 )。

② 全麥粉/裸麥粉:

使用全麥粉或是裸麥粉製作。麥子的表殼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作為起種。

③ 自來水:

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餵養。

④ 橡皮筋:

混合時須充分攪拌均勻,可利用橡皮筋標示酵種高度,觀察餵養及生長情形。

1-2 魯邦酵種起始配方

起始種材料 : 裸麥粉 30 克 + 常溫水 30 克 + 玫瑰鹽 0.05 克(詳細參考 P.24-27)。

準備好容器跟食材後,就可以準備開始自製魯邦酵種囉,不過先不要急!
如果你是魯邦酵種新手,接下來的第三點與第四點就是你需要先瞭解的,包含餵養與保存方式,以及酵種的判斷與使用方式。
全部都先看完,才不會做失敗又浪費了食材跟時間~

1-3 酵種的餵養與保存方式

① 保存方式:

冷藏保存的方法是將酵種放在乾淨容器並蓋上蓋子,不需要密封,留一些空氣孔讓酵種呼吸

② 餵養頻率:

至少每 7 天內餵養一次,餵養比例依照自己做麵包的需求,份量過多的時候可以選擇先棄種,再餵養。這樣可以保持酵種的活性和新鮮度。

③ 餵養分量:

餵養比例依照做麵包的份量及需求來調整。(請參考下述)

1-4 酵種的判斷與使用方式

① 判斷酵種是否有足夠活力:

攪拌均勻置於室內 2-3 小時,能夠發酵至 2 倍以上左右,就可以取出適當的量來做麵包囉。

② 酵種與主麵團的比例:

一般酵種使用約占總麵團 1/3。
例如總麵團 450 克,主麵糰 300 克,酵種就是 150 克。

③ 如果酵種活力不足或回落:

請繼續餵養!
使用酵種:麵粉:水 =1:1:1,增加的粉量及水量大約跟原來酵種相等。

例如:全部麵糰是 600 克。酵種麵糰就是 150 克 -300 克。酵種的比例越高,發酵的時間可以略短一些,但是酸味也會相對明顯一點。
例如:目前要製作的麵糰總量是 1000 克。酵種是需要的範圍大約是 250 克 -500 克,假設需要製作酵種 330 克,目前酵種剩餘是 100 克。
我們可以考慮 100 克酵種 +(170 水 +170 粉續養)。等到發酵到 2 倍大的時候,就可以取出 330 克酵種使用。

二、開始自製魯邦酵種!

事前準備已備妥,也了解酵種的使用、保存、餵養方式後,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餵養酵種(魯邦種)啦!

2-1 自製酵種過程記錄

使用消毒過的玻璃瓶,起始種材料:裸麥粉 30 克 + 常溫水 30 克 + 鹽 0.05 克。
攪拌均勻,置於溫度穩定的環境(爐子或是烤箱附近較不合適)。
溫度 20-29 度都可以,溫度越高、長高速度越快,溫度越低、則長高速度越慢。
我們這裡加入鹽巴的目的是因為溫度略高,可以減緩一下酵母的生長;另外嘗試給酵母提早適用於有鹽的環境,不使用也可以。

● DAY 1-2

從玻璃瓶觀察完全沒有長高,因此我們推論酵母菌的數量還不足可以產生足夠的氣體長高。
因為酵母無法移動,所以我們定時攪拌,讓麵粉裏面的養分重新配置給到酵母。

● DAY 3 (10:00)

(無明顯區別未拍照記錄)
有比較明顯的長高,表示酵母的數量能夠在一個晚上長高到一倍,但是還是不夠快。
推論是酵母的數量有比較增加,但還不夠做麵包使用,因此我們繼續攪拌均勻養分。

● DAY 4

10:00

橡皮筋:前一日17:00 冷藏前

長高的幅度減少了表示可能酵母的養分不夠食用,這個時候開始補充裸麥粉,給予食物。

14:00

橡皮筋:當日10:00 常溫

補充食物大約 4 個小時後,酵種就長高 1 倍,說明酵母有足夠的食物就有足夠的發酵力。這次沒有餵養。

17:00

橡皮筋:當日10:00 常溫

沒有補充食物又過了 3 小時,長高的幅度減少了,可能是養分不夠,這時候開始補充粉:水 =0.3:0.3。

18:00

橡皮筋:當日17:00 常溫

只用了一個小時就長高到 1.5 倍,說明酵母有足夠的食物就有足夠的發酵力。

這種長高的程度,已經可以取出製作麵包囉!

Day 4 因為時間比較晚,所以我們計劃明天再做麵包,所以就先放冰箱給予緩慢的生長,比較不需要餵養。
如果繼續放常溫沒有持續餵養會造成長高到 2-3 倍後沒有食物就會慢慢回落,酵種可能會死亡也會過酸。

● DAY 5

09:00

橡皮筋:前一日17:00 (放入冷藏前)

冷藏取出放置後長高 2 倍高度,說明酵種的發酵力是足夠的。已經能取出 120 克做麵包了,但因為是第一個酵種,此時酸度是最高的,它一共積累了5 天的乳酸菌,含有較多比例的裸麥粉。
如果擔心成品太酸也可以選擇放棄 120 克,再補充相同重量的高粉 60 克 + 水 60 克(1:1),繼續培養。

10:00

橡皮筋:當日09:00 (取出部分酵種後)

棄掉後持續觀察酵種變化。棄掉過1小時,酵種依舊有持續長高的趨勢。

13:00

橡皮筋:當日09:00 (取出部分酵種後)

從9:00開始,4 個多小時發酵 2 倍高度,說明酵種的活力足夠,因為裸麥粉的比例較低,麵粉也沒有長時間的發酵,製作出的麵包只會有微微的酸味。

這種長高的程度,已經可以取出製作麵包囉!

三、酵母的續養及使用

成功養好一次酵種後,拿著剩餘的酵種繼續培養就不是難事了!

酵種需要餵養的量,取決於需要多少的量使用。通常使用的量占整個麵糰的 1/4~1/2。
酵種的使用比例越高,可以發酵的越快,但是會有較多的酸味。
酵種的餵養使用食材的配方,例如配方用 T55 就用 T55,用法國麵粉就用法國麵粉餵養。

3-1 續養的量

原酵種:水:粉 =1:0.3:0.3 至 1:3:3,或以上 都可以使用。
例如剩餘的酵種是 100 克,可以加 50 水 +50 粉 ~300 水 +300 粉。

3-2 分量範例

① 例如:全部麵糰是 600 克。酵種麵糰就是 150 克 -300 克。酵種的比例越高,發酵的時間可以略短一些,但是酸味也會相對明顯一點。
② 例如:目前要製作的麵糰總量是 1000 克。酵種是需要的範圍大約是 250 克 -500 克,假設需要製作酵種 330 克,目前酵種剩餘是 100 克。
我們可以考慮 100 克酵種 +(170 水 +170 粉續養)。等到發酵到 2 倍大的時候,就可以取出 330 克酵種使用。

3-3 酵母續養份量、發酵速度、時間關係表

酵種 30 克 / 室溫 28 度測試

根據上表判斷酵種的活力
① 參考續養酵種後,酵種長高的程度,作為酵母活力的依據。
② 續養酵種的粉量越多,需要較長時間達到酵種的活力。( 酵母的密度較低,需要更多時間產生酵母及氣體 )
③ 酵種成長兩倍大,是使用的時機。根據表格顯示,酵種與水粉比例為 1:1:1 需要 3 小時,1:3:3 需要 4 小時。
④ 如果放置時間過久,造成酵種回落,表示酵母活力不足,這個時候的酵種需要再次餵養恢復活力。

重要提示:
在麵糰的基本發酵,非常接近酵種的續養過程,使用的酵種是在酵種已經有很好活力的狀態下,加入主麵糰大約酵種 2-3 倍的
粉量(類似餵養麵粉與水 ),能夠在 2-4 小時的時候達到發酵 2 倍大以上 ( 基本發酵階段 )。

3-4 酵母續養份量與基發時間關係表 ( 參考建議 )

室溫 28 度時,酵種使用 1/3 的情況下,酵種從冰箱取出時,可能每次都高度不同(酵母的數量不同)。
根據酵種成長的高度,建議時間基礎發酵的時間,詳如下表:
高度意味著酵母的數量,如果比較少,基本發酵時間需要比較久。
以下時間僅供參考使用,基本發酵完成主要依據
▸發酵至 2-2.5 倍大小
▸手沾粉,按壓不回彈

餵養比例:例如原來酵種有 50 克
加入 25 克的水粉就是 1:0.5:0.5
加入 100 克水粉就是 1:2:2

四、實際成品分享

內文的魯邦種、水合麵糰、餵養酵母的操作有部分概念來自下面社團。
烘友有興趣可以自行參考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